三湘都市報 2025-07-11 23:16:39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7月11日訊(全媒體記者 高煜棋 通訊員 劉孝誼 彭璐 喬木 視頻 黃靜)19公斤的腫瘤在盆腹腔,行走都困難,彎腰幾乎無法實現(xiàn),岳陽48歲的張女士每天被病魔折磨。
7月11日,記者從湖南省腫瘤醫(yī)院了解到,該院舉全院之力,先后經(jīng)過11個科室分工,10余個醫(yī)生接力,為張女士順利完成了一場“超級”手術,并為患者實現(xiàn)了保療效、保器官、保舒適的“三重保障”。
據(jù)國內外文獻資料,這次該院切除的腫瘤是國內最大的。
48歲的張女士來自岳陽市華容縣,身高158厘米,術前體重達85公斤,體內腫瘤體積龐大,占據(jù)腹腔與盆腔大部,出現(xiàn)氣促、呼吸困難并影響到心肺功能。早在16年前,她就曾在湖南省腫瘤醫(yī)院因“侵襲性血管粘液瘤”接受過手術,腫瘤8年前復發(fā),并逐漸增大。
輾轉國內多家醫(yī)院,均因手術難度太高、風險太大被婉拒。直到今年5月底,她再次回到湖南省腫瘤醫(yī)院,才迎來了轉機。
入院后,婦瘤二科主任歐陽強立即組織多輪MDT討論,聯(lián)合介入血管外科、肝膽腸外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影像科、麻醉科、重癥醫(yī)學科、營養(yǎng)科、輸血科、醫(yī)務部等科室共同會診,制定詳盡的治療路徑。通過CT血管成像與3D打印,明確腫瘤與周圍臟器、血管的復雜關系,為手術提供立體圖譜。
術前,采用彩超引導穿刺放液30000毫升,縮小瘤體體積,體重下降30公斤,胸圍減少16厘米。手術當天上午,該院院長、介入血管外科學科帶頭人向華團隊在DSA引導下完成雙側髂內、子宮動脈栓塞術,精準切斷腫瘤供血,大幅降低術中出血風險。
婦瘤二科主任歐陽強與該院肝膽腸外科學科帶頭人、副院長毛先海牽頭實施腫瘤切除手術。患者腹腔內的腫瘤重達45公斤,放掉囊內液實性部分還有19公斤,與腸道膀胱、血管、輸尿管等器官致密粘連。為保障患者器官功能,多學科專家無縫接力:泌尿外科主任醫(yī)師劉志中置入輸尿管支架,維護泌尿通路;結直腸外科主任胡英斌分離腸管,保護消化道功能;整形外科主任李贊負責修補術后形成的腹壁缺損;麻醉科主任趙江洪、劉芹教授及麻醉師婉君全過程監(jiān)測生命體征,確?;颊甙踩?;手術室護士團隊配合默契、反應迅速。
最終,重達19公斤的復發(fā)腫瘤被完整切除,術中出血控制在2000毫升以內,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術后張女士體重恢復到42.5公斤,第三天即可下床行走。
“這不僅僅是一臺手術,更是一場系統(tǒng)性的醫(yī)療協(xié)作。”向華院長表示,“我們要做的,不只是切除病灶,更要盡可能保留器官、維持功能,保障患者術后生活質量?!?/p>
責編:周洋
一審:高煜棋
二審:黃娟
三審:張軍
來源:三湘都市報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