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7-12 10:04:18
文|石勝福
一
我的家鄉(xiāng)是一個群山環(huán)抱中的小村寨,位于吉首城區(qū)的西北邊,距市中心約八公里,早、中、晚有三趟城鄉(xiāng)公交往返,在吉首城里人眼中,它屬于“山的那一邊”,既沒有十八洞的聲名在外,也沒有默戎苗寨的熙熙攘攘,但卻獨有自己的雋秀與靜謐,它就是栗溪村。
栗溪村牌坊。
適逢六月,雨后天晴。應(yīng)兒時伙伴的召喚我們一行3人相約步行回家,在獅子庵站點從2路公交車下車后,便開始了“風景之旅”。跨過獅子庵大橋,沿著蜿蜒流淌的洽比河,一路緩行一路停留,清晨的薄霧讓遠山如黛,形成一幅幅絕美的山水畫。晶瑩的露珠在陽光的照耀下光彩奪目,河畔翠綠欲滴的垂柳在晨風的拂動下來回搖弋,戴斗笠的苗族婦女正挽著褲管用竹撮箕捕捉水里的小蝦……微風撲面,帶著一種淡淡的清香,于是步伐放緩,手機一頓“咔咔”連拍,定格這芬芳的邂逅。原來,相對于乘車,步行更有其獨特之處。
行至地名稱為五谷田的地方便要分路往山上走了。雖說是山路,但它經(jīng)歷了從砂石路到水泥路,以至現(xiàn)在的草砂路,交通部門在此設(shè)置了標準的路牌,路上劃了交通標線,靠近坎的地方還加置了鐵質(zhì)護欄,讓這條路突然間有了一種高大上的感覺,一個伙伴說,這路的等級在周邊鄉(xiāng)村道路中算高的了。行至半山腰后,驀然回望,吉茶和龍吉兩條高速交匯的場面映入眼簾,從東往西看,視野開闊,這個互通叫石家寨互通,曾被新華社記者拍攝刊登在人民日報上。迎著微涼的山風,目睹著壯觀的互通和疾馳的車流,不覺感嘆設(shè)計互通的奇思妙想,行間的疲乏也瞬間消失了。
二
大約一袋煙的功夫過后,一座現(xiàn)代而又不失古樸風格的牌坊赫然屹立在村口,“栗溪村”三個隸書體大字在牌坊正中格外醒目,讓第一次來村里的人們不禁感嘆這個寨子一定不簡單,在牌坊下休息片刻后便踏入村子了。
栗溪村全景。
栗溪村原屬寨陽鄉(xiāng)所轄,行政區(qū)劃調(diào)整后并入石家沖街道辦事處,同伴說我們算是“城里”人了。村里分三個自然寨,分別為一二三組。行至二三組間,一陣嬉笑打鬧聲讓我們的目光被不遠處的荷田吸引,原來一對年輕的小情侶在荷田邊游玩拍照,女青年想摘朵荷花卻不小心腳陷進淤泥,看著女青年慍怒的樣子和男青年哭笑不得的表情,我們也笑了起來。這里的百畝荷田像是大自然的杰作為這個美麗的小山村錦上添花。時值初夏,荷葉密密層層,宛如綠色的海洋,微風吹過,葉浪翻滾,仿佛訴說著夏日的故事。荷花在這頃碧綠中亭亭玉立,有的含苞待放,宛如羞澀少女;有的已然盛開,粉白的花瓣舒展著,宛如盛裝仙子在風中起舞。荷葉上的水珠來回滾動,閃爍著迷人的光芒,一片連著一片,就像給荷花打著綠傘一樣,風一吹就輕輕晃悠,用那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最恰當不過了。蜻蜓飛舞于花間,時而停在花苞上,時而展翅飛翔。身著艷麗服飾的網(wǎng)紅主播們,在鏡頭前時而放聲高歌,時而翩翩起舞,與田坎邊上游玩的人們一同為這美景增添了幾分靈動之氣。
不多時,小情侶已停止嬉戲,但女青年的涼鞋已沾滿淤泥,不便行走了,一位身著苗族服裝的大嫂,用著硬生的普通話告訴他們不遠處有口古井,并熱心的為其帶路。其實,村里早些年已用上城市自來水,形成了“水井+自來水”的用水模式,解決了曾經(jīng)久旱缺水的問題。這自來水呀是當時的駐村工作隊支持的項目,從獅子庵城市供水公司接管,在半坡上安裝了二級加壓設(shè)施后才送到寨子的,現(xiàn)在水井用的少了,邊上已長有青苔,但井水依然清澈見底。淳樸、善良的大嫂貼心的送上取水瓢,當清冽的井水淋在腳上,女青年發(fā)出清亮的驚叫,于是情侶間的嬉戲打鬧又開始了……此時我也忍不住舀一瓢一飲而下,“真涼、真甜,熟悉的味道”。
三
在村里,與荷塘美景相得益彰的應(yīng)該就是這里的金彈子了,號稱“山中寶貝”。據(jù)查,在湘西州以金彈子為產(chǎn)業(yè)的村不多,夸張的說就算“金彈子”村吧!湖南都市頻道、州團結(jié)報等曾有報道。這里海拔約300米,非常適合金彈子的生長,田間地頭、農(nóng)家院落、道路兩邊,造型各異的金彈子樹比比皆是,全村共有141戶598人,其中78戶約300余人在從事金彈子的育苗、栽培、造型和銷售等環(huán)節(jié),“讓全村人變富,讓城里人羨慕”已見成效。當我們走進三組掛著“苗木王子”農(nóng)家小院,老、中、青各“年齡”段,各色品種,各種形態(tài)的金彈子,把“小庭院”占得滿滿當當。這家主人叫施和友,從事金彈子時間較長,算是金彈子產(chǎn)業(yè)的“領(lǐng)頭羊”和“先行者”,他本人載了100多畝,最高賣價達10萬元。步入他家,就仿佛進入了一個微縮的盆景王國,千姿百態(tài)的金彈子盆景,或蒼勁古樸、或玲瓏雅致,每一盆都是時光與匠心的凝結(jié),在感嘆于大自然的神奇時,又不得不感嘆村民的勤勞與智慧。
金彈子一角。
走出農(nóng)家小院,踏上青石板路,喚起了我兒時的記憶,尤其忘不了的是與兒時玩伴光腳戲耍的時光……初夏的雨已將石板路沖刷的干干凈凈,尚未淌盡的水滴順著瓦檐在石板上“滴答”作響,路面濕漉漉的,穿行其間心情特爽。駐足觀望,道路兩邊白墻黛瓦的房屋錯落有致,歲月的音符在其間譜寫著古樸的樂章,有的屋檐下掛著紅燈籠,隨微風輕晃,透過虛掩的木門能瞥見小院里的天地,金彈子和各種花卉綠植點綴其間,充滿著濃濃的生活氣息。年輕人大都已進城務(wù)工,要傍晚時分才回家,而老年人倚門檻而坐,悠閑的聊天,孩童們在院中嬉戲玩耍,偶爾傳來一聲雞鳴、犬吠打破了寧靜,卻又讓這寧靜變得鮮活起來。
四
午晌,隨著聲聲蟬鳴慢慢襲來,陽光也開始直射,腳步便不自覺地走向“山中栗溪”——一個地道的農(nóng)家樂。這個小店開業(yè)時間不長,但環(huán)境清幽、菜品豐富、口味地道而生意興隆,尤其是雙休日應(yīng)接不暇。于是我們幾人決定去小店“磋一頓”,品嘗一下家鄉(xiāng)美味。剛到門口,誘人的香味便傳入鼻腔,店里人頭攢動,圍桌而坐后不多時,一盤盤菜肴端上桌來,臘肉煮豆腐、苗家酸肉、樅菌火鍋、火燒辣椒、水豆豉鍋巴還有桐葉粑粑、蒿菜粑粑、涼伴折耳根及時令蔬菜等等,這些都是村里地道的農(nóng)家美食,讓人垂涎欲滴。“山中栗溪”位于寨子后邊的水庫邊,垂釣和休閑納涼的人很多,飽餐一頓之后,我們聊起了“山中栗溪”的源由,有個伙伴說:“囊有錢,倉有米,腹有詩書,便是山中宰相;身無病,心無憂,門無債主,可為地上神仙”。這是借李鴻章之作取名吧!大家哈哈大笑。在聊起村里的變化,大家同感就是得益于國家精準扶貧和鄉(xiāng)村振興的推進,通村草砂公路的建成、村部小樓及金彈子展示館的建設(shè)、太陽能路燈的點亮、城市自來水的保障和公交車的開通,都極大地改善了村民們的生活條件,為鄉(xiāng)村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個伙伴說,村里近年還有幾個娃考上了國防科技大學和湖南大學的咧……。吉首市一位從領(lǐng)導崗位退下來的同志說:栗溪村可以說是“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成功案例,更是吉首“三環(huán)”線上的“一顆明珠”。
荷花一角。
閑暇愜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夕陽已至,余暉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紗衣,炊煙從家家戶戶的房頂上裊裊升起,站在環(huán)村公路“C”位打卡點,望著遠處還隱約可見的矮寨大橋,感受著晚風的涼意,讓人流連忘返,不愿離去……
往昔已展千重錦,明朝更進百尺竿。時任州委書記的省政協(xié)副主席虢正貴在村里調(diào)研時,鼓勵村民因地制宜發(fā)展金彈子產(chǎn)業(yè),讓庭院經(jīng)濟助力村民長富久富。是?。∵@里離城不遠,交通便利,在喧囂的城市中,它是一片寧靜的角落,它自然質(zhì)樸,有著悠悠的溪流、蔥郁的樹林,承載著鄉(xiāng)情、鄉(xiāng)愁、鄉(xiāng)戀,勾勒著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xiāng)村畫卷,讓人仿佛置身于夢幻之中不愿醒來。
責編:劉濤
一審:劉濤
二審:曹輝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