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 2025-07-09 18:42:35
近日,在指導教師成松柳、王福雅的帶領下,長沙理工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實踐團赴隆回縣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調研。該中心于去年十月榮獲“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圍繞灘頭木版年畫的保護現(xiàn)狀,實踐團與中心主任廖小飛展開深入交流。廖小飛介紹,近年來評定的十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中已有三位離世,傳承后繼乏人成為當前面臨的核心挑戰(zhàn)。
系統(tǒng)性保護同樣困難重重。理清歷史脈絡、實現(xiàn)現(xiàn)存品類的高質量數(shù)字化保存,需要龐大的專業(yè)力量和資金支持?!爸行哪芰τ邢?,資金更是捉襟見肘,難以支撐真正系統(tǒng)性的保護工程。”廖小飛坦言。更深層的憂慮則來自法規(guī)缺位——灘頭年畫尚缺乏專門保護條例。
實踐團隨即聚焦解決方案構思,提出在抖音、B站、小紅書等年輕陣地打造“破圈”短視頻或微紀錄片?;谶B日走訪、座談與體驗收獲,實踐團分組深入研討,著手為灘頭年畫量身定制融媒體傳播策略。方案旨在深度挖掘其獨特的視覺符號與文化內(nèi)涵,具體包括運用短視頻的敘事優(yōu)勢展現(xiàn)雕版工藝、利用社交媒體高互動性設計話題挑戰(zhàn)、開發(fā)線上互動體驗、增強線上展覽的沉浸感等。
“讓灘頭木版年畫不再是名錄上的記錄或展柜里的標本,而是重新融入當代生活,成為滋養(yǎng)一方的活水?!边@不僅是當?shù)胤沁z傳承的迫切課題,也是長理學子此行深入隆回力求探索的答案。展廳里,年畫色彩依然絢麗,灘頭年畫的未來探索之路仍在繼續(xù),而長理學子的思考與實踐,正為這條道路注入新的活力。(張嘉鉞 羅錦 盧晨鈺)
責編:劉宇慧
一審:劉宇慧
二審:甄榮
三審:熊佳斌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