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匯 東方網(wǎng) 2025-07-09 14:02:36
在不少年輕人心目中
古希臘眾神是“專業(yè)權威”的代名詞
連玩梗都透著對這個文明的熟悉與親近
7月9日起
“希臘人:從阿伽門農(nóng)到亞歷山大”展
將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免費開放
持續(xù)至10月26日
這場展覽要跳出“眾神宇宙”
帶公眾認識一群更鮮活的“希臘人”
看古希臘“創(chuàng)造者天團”書寫歷史
不同于我們熟悉的宙斯、雅典娜,這次展覽把鏡頭對準了古希臘的“普通人”與“創(chuàng)造者”。通過“新石器時代”到“希臘化時代”六個單元、16組人物,你會遇見歐洲最早的農(nóng)耕者——他們在公元前6800年就磨出了光滑石器;撞見愛琴海上的無畏航海家,看他們在青銅時代駕馭風浪;還能與基克拉澤斯群島的大理石匠人對視,那些冰冷石材在他們手中變成了靈動的人像。特洛伊戰(zhàn)爭的傳奇武士、寫下《荷馬史詩》的盲詩人、首屆古代奧運會的奔跑者、探索人體美的雕塑家、實踐民主制度的雅典公民……這些名字或許不如眾神響亮,卻是歐洲文化基因的真正塑造者。
270件來自希臘14家文博機構(gòu)的珍寶是最好的見證:阿伽門農(nóng)金面具閃著青銅時代的寒光,荷馬頭像藏著史詩的密碼,連公元前5800年的陶罐都帶著超越時代的設計感。
“野豬頭盔”:50頭野豬堆出的勇氣勛章
一件來自青銅時代(公元前13世紀)的野豬獠牙制作的頭盔,靜靜訴說著那段充滿勇氣與力量的歲月。
這件頭盔出土自邁錫尼大區(qū)位于斯帕塔的墓室,現(xiàn)藏于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它的制作工藝獨特而精巧,野豬獠牙被分成三排,仔細地縫在皮革帽的外側(cè),頂層的獠牙還被削成了更小的三角形,不僅增強了頭盔的防護性,也賦予了其獨特的外觀。頭盔頂部的石質(zhì)紐扣是現(xiàn)代復制品,用于固定頭盔。
在青銅時代,想要擁有一頂這樣的頭盔絕非易事。據(jù)推測,打造這樣一頂頭盔,需要獵殺大約50頭野豬。這不僅考驗著勇士的狩獵技巧,更彰顯著他們的勇氣和力量。在當時,佩戴這樣的頭盔,無疑是勇士身份與榮耀的象征。
值得一提的是,《荷馬史詩》中對這種頭盔也有著明確記載:“頭盔的里層,交織著許多堅固的皮條,底下是一層氈制的襯里,外層兩側(cè)巧妙地裝飾著雪白閃亮的野豬獠牙?!?/p>
2700年前的奧運“裝備庫”大公開
走進“古風時代”展區(qū),仿佛踏入2700年前的奧林匹亞競技場。這里藏著現(xiàn)代奧運會的“基因密碼”——公元前776年第一屆古代奧運會,就誕生于這個希臘文明的關鍵時期,而展區(qū)內(nèi)的文物,正是這段歷史的生動注腳。
展柜里的黑陶涂油瓶,是公元前6世紀的“奧運神器”。古希臘運動員賽前有特殊儀式:用它裝橄欖油涂抹全身,這不僅減少運動摩擦,更象征對身體的敬畏與凈化。
靜靜躺著的青銅刮汗器,看似彎曲小鐮刀,實則是古希臘運動員“賽后必備”。比賽后,他們用其刮去汗水、灰塵與殘留橄欖油,要知道,古希臘無現(xiàn)代沐浴用品,這套“刮擦流程”便是最原始的“身體管理”。其設計暗藏巧思,彎曲弧度貼合人體,也讓我們看到2000多年前運動員對“儀式感”的專業(yè)追求。
從屈臂女人像到卡馬雷西風格陶盤,從阿伽門農(nóng)金面具到金花冠,從荷馬頭像到庫羅斯和科萊……本次展覽成為一場跨越西方文明長河的非凡對話。
更多展品一覽:
護身符
卡馬雷西風格陶盤
“阿伽門農(nóng)金面具”復制品
荷馬頭像
黑繪陶瓶
針飾
柱頭一組
悲劇面具石雕
喜劇面具石雕
來源:東方網(wǎng)、上海發(fā)布、市文化旅游局
熱點搜索
版權聲明
}
責編:寧靜
一審:寧靜
二審:胡澤匯
三審:趙雨杉
來源:東方網(wǎng)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