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8 15:45:47
關節(jié)表面覆蓋的軟骨“軟墊”,年輕時如新鮮山藥般滑嫩、有彈性,能輕松緩沖運動沖擊,然而,從25歲開始,軟骨自我修復能力逐年下降,如同電量不足的電池逐漸衰竭。到40歲時,關節(jié)“潤滑劑”(滑液)分泌減少,如同缺油的自行車鏈條,可能出現活動時彈響或晨起僵硬。女性絕經后需格外警惕,雌激素水平變化使關節(jié)老化速度比男性快3倍。
養(yǎng)護骨關節(jié),水中運動是優(yōu)選,水深至胸口時,膝蓋承重僅為平時的1/10,如同穿上“隱形保護衣”。推薦水中步行、高抬腿、倒走等動作,水溫34℃至36℃,每次20至25分鐘,每周2至3次。騎行也是不錯的選擇,車座高度有講究——腳踩到底時膝蓋微彎,戶外騎行或騎動感單車均可,注意保持踏頻穩(wěn)定。打太極拳等傳統(tǒng)運動同樣有益,金雞獨立等動作提升平衡力、降低跌倒風險,常練八段錦、五禽戲等。
有些運動需格外謹慎。攀登運動如爬山、爬樓梯時,膝蓋壓力增至體重的4倍,如同背負兩袋面粉行走,應盡量避免。瑜伽中的盤腿坐姿易扭傷膝蓋軟骨,前屈體式也需避免過度拉伸。過度行走同樣不可取,每日超過1.5萬步會加速軟骨磨損,使軟骨如同反復摩擦的橡皮。
對于職場人群,每小時做10次“踩剎車”動作(腳踝上下擺動),這些細微改變可為關節(jié)注入“潤滑劑”,有效緩解久坐的壓力。
(《文萃報》摘自《中老年時報》)
責編:伍芳芳
一審:伍芳芳
二審:姚瑤
三審:黃維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