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 2025-07-08 08:44:57
謝橋娟
一朵花的精魂,終將沉潛于木,靜默成桌。——題記
“做一張桌子,需要木頭;要有木頭,需要大樹;要有大樹,需要種子;要有種子,需要果實(shí);要有果實(shí),需要花朵。做一張桌子,需要一朵花。”
賈尼·羅大里這首小詩,初讀如禪宗棒喝,直叩心扉。“做一張桌子,需要一朵花?”這孩童囈語般的邏輯,竟包裹著驚雷般的哲思。我反復(fù)吟詠,如探幽者潛入生命深邃的回廊,只為捕捉那束穿透塵埃的靈光。
是的,它無懈可擊。一張靜默的桌子,其血脈深處,流淌的竟是一朵花的歌謠。那綻放時(shí)的絢爛與馨香,早已沉潛為木質(zhì)溫潤的底色,成為其沉默的史詩。心弦為之震顫,遙想羅大里落筆時(shí)的澄澈心境,必如秋水映長天,與我此刻的焦灼浮沉,判若霄壤。
“謝老師,您也‘爆發(fā)’了?”同事一語點(diǎn)破迷障。易怒的藤蔓,早已悄然纏縛心扉,滋長蔓延。我掙扎于“克制”的堤岸,然而課堂上幾縷游移的眼神、幾絲刻意的窸窣,便足以讓堤防潰決——呵斥如冷雨驟降。課后,懊悔的潮水漫過心田。那個(gè)面目可憎的“巫婆”,豈是我?guī)熣叱跣模跨R中扭曲的影像,刺痛雙眸。
重拾那“一朵花”,如聞暮鼓晨鐘。這純凈的詩行,精準(zhǔn)地刺中了我的困厄。
羅大里的一生并非坦途,短短六十余載,他卻以筆為犁,在童心的荒原上耕耘出永恒的春天。這首小詩,是他洞察萬物的密鑰:以溫柔觀照世界,世界便報(bào)之以歌。我驀然驚覺——這正是“投射效應(yīng)”的絕佳注腳!王國維先生早有箴言:“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羅大里筆下那朵纖弱的花,正是他投向人間的溫柔側(cè)影。他于無言的木桌中,諦聽到了生命磅礴而完整的交響。
“世界如此美妙,我卻如此暴躁!”驚覺自己早已被瑣屑的塵埃蒙蔽了慧眼,深陷焦慮的泥沼,遺忘了教育者肩負(fù)的星辰大海。職業(yè)的慣性,更讓我戴上了挑剔的透鏡??v然深諳“錯(cuò)誤是成長的年輪”,常誦“三心”箴言,可當(dāng)過失如潮汐般往復(fù),信條便如沙塔般崩塌,唯有厲聲的宣泄能撫平心緒的褶皺。而回應(yīng)我的,是驚懼的噤聲與短暫的臣服。這“以暴制暴”的輪回,無異于師生共赴荊棘之地。
恩師華應(yīng)龍先生的“化錯(cuò)”智慧,恰如清泉涌入心田。他睿智道:“有些錯(cuò),學(xué)生總是要犯的,犯得越早,損失越小。”在他眼中,差錯(cuò)并非失敗的灰燼,而是智慧火種初燃的燧石,是思維破繭的契機(jī)。“化錯(cuò),便是引‘錯(cuò)’向光,行至正確。”他更從中汲取力量,提出“于差錯(cuò)處深植人生之根”,堅(jiān)信:“錯(cuò)若化開,成長自來!”這份對(duì)“錯(cuò)”的深情凝視與智慧轉(zhuǎn)化,使他贏得了童心的回響。這不正與羅大里遙相呼應(yīng):當(dāng)你將溫柔的花瓣撒向人間,收獲的必是整座春山的芬芳。
華師的智慧與羅大里的詩行,在我心湖交匯生輝。我們期許培育棟梁,這宏愿何嘗不是想鑄就一張“完美”之桌?而鑄桌之始,誠需一朵至純之花!這朵“花”,便是那未被塵埃掩埋的教育初心?;ㄔ泄胤N,種生樹,樹成材——這生命的莊嚴(yán)演進(jìn),恰是學(xué)子成長的漫長史詩。每一次跌撞的“錯(cuò)”,都是根系向黑暗深處汲取的倔強(qiáng)養(yǎng)分。身為園丁,我們守護(hù)的正是這充滿未知與可能的旅程。這便要求我們,心中永駐一片容錯(cuò)的沃野。容錯(cuò)的真諦,在于持守一顆如花般柔軟的心與洞悉本質(zhì)的慧眼——如羅大里,能于沉默桌案中諦聽生命洪流;如華應(yīng)龍,能于每一次“錯(cuò)”的裂痕里,窺見新芽萌動(dòng)的微光。
當(dāng)我們以心為圃,以慧眼為露,珍重那最初的“花”,那些珍貴的回響——理解、溫情、靜好、崇高……終將如約而至,在歲月的枝頭粲然綻放。
“做一張桌子,需要一朵花。”
此刻,木紋深處,我聽見了花開的聲音。
責(zé)編:王美慧
一審:王美慧
二審:肖洋桂
三審:周俊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