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7-07 17:17:36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振亞 通訊員 陳蘇寧
“給后代修條舒心路,我有的是干勁!”6月底,新化縣瑯塘鎮(zhèn)龍峰村78歲的伍聰娥談起義務修路的經(jīng)歷,眼角的皺紋里漾著笑意。不久前,她與164名“瑯塘星”志愿者完成2000多米生產(chǎn)便道平整,為村里解決3萬多元資金缺口。這抹“銀發(fā)志愿紅”,正是婁底市以黨建為引領、以多元治理模式為抓手,凝聚服務群眾,解民憂、惠民生、聚民心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婁底市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新化縣“瑯塘星”模式、婁星區(qū)“三屋同治”模式、漣源市“屋場會”群眾工作法等經(jīng)驗做法入選全國鄉(xiāng)村治理典型案例,形成了多點開花、各具特色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瑯塘鎮(zhèn)以“黨建引領、志愿服務、干群一體、共治共享”的“瑯塘星”模式破局,依托“部門曬單、群眾點單、黨委分單、當事人評單”的“四單模式”,推動全鎮(zhèn)27個村(社區(qū))黨支部書記帶頭參與治理,志愿者隊伍從134人發(fā)展至11983人,培育出15名“湖南好人”,形成“大事眾為、小事眾議”的共治格局。三年來,通過“四單模式”累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61件,辦結率96%,群眾滿意率達98%,“有困難找‘瑯塘星’”已成為當?shù)厝罕姷目陬^禪。由“瑯塘星”實踐案例提煉成的微黨課——《瑯塘星點亮黨群心》,被遴選為湖南省精品微黨課特邀展演作品。
婁星區(qū)創(chuàng)新推行“三屋同治”模式,按血緣、地緣、業(yè)緣將全區(qū)144個村劃分為1042個屋場,組建屋場黨小組、理事會、合作社“三位一體”治理架構。屋場黨小組由村“兩委”成員或優(yōu)秀黨員牽頭,理事會由3至7名公道熱心的群眾組成,合作社由黨小組組長兼任理事長,形成“黨小組引領、理事會商議、合作社興業(yè)”的立體化治理格局。2023年以來,全區(qū)屋場黨小組召開屋場會3651場次,解決民生問題1928個,調(diào)解矛盾糾紛1266 起,培育特色產(chǎn)業(yè)屋場100個。該區(qū)探索的“星物管”模式聚焦城市治理,圍繞“星陣地、星隊伍、星治理、星服務、星管評”五大標準,實現(xiàn)485個住宅小區(qū)黨組織全覆蓋。通過激活小區(qū)黨支部、小區(qū)業(yè)委會、小區(qū)物業(yè)企業(yè)“三駕馬車”協(xié)同效能,近兩年化解鄰里矛盾3800余件、處置違規(guī)行為800余起,讓“小事不出樓、大事不出小區(qū)”成為常態(tài)。
漣源市藍田街道曾經(jīng)信訪量居高不下,2022年成立的“藍田和”調(diào)解室依托臨時黨支部,以“防、聯(lián)、調(diào)、管、?!蔽遄止ぷ鞣ɡ塾嫽饷芗m紛1058起,推動信訪群眾從“吵著上訪”到“笑著調(diào)解”轉變。楊市鎮(zhèn)板橋社區(qū)將“屋場會”開到田間地頭,5年舉辦140余場懇談會、60余場政策宣講會,在拉家常中解決50余件矛盾糾紛,形成“有事好商量”的民主議事新風。
走進漣源市三甲鄉(xiāng)玉峰社區(qū),300余米的法治文化長廊與2000平方米的法治文化廣場相映成趣,普法微信、“民法典在我們身邊”短視頻等構建起立體普法矩陣,讓“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為村民共識,推動社區(qū)從“軟弱渙散”蛻變?yōu)椤叭珖裰鞣ㄖ问痉渡鐓^(qū)”。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更是民生幸福的底色?!眾涞资形鐣ぷ鞑坎块L肖元意表示,該市將持續(xù)深化黨建引領,推動“瑯塘星”等治理模式提質增效,以解民憂的實效、惠民生的溫度、聚民心的合力,奮力書寫新時代基層治理的“婁底答卷”。
責編:王振亞
一審:王振亞
二審:王文隆
三審:鄒儀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版權作品,未經(jīng)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ǎng)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須注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nèi)容。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