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 2025-07-07 11:47:44
如今,騎行已不再是單純的出行方式,更是一種受追捧的潮流運動和解壓方式。近期在北京,有一條騎行線路格外火熱,吸引不同年齡段的騎行愛好者打卡體驗。這條線路有什么特點?為什么能受到眾多騎友的青睞呢?
在北京市門頭溝區(qū),從檀谷商圈至戒臺寺的騎行線路,已經(jīng)成為很多騎行愛好者的選擇,進入夏季后,平均每天的騎行人數(shù)都超過4000人次。
這段路全長約8公里,90%以上為山路彎道,普通騎友在1小時內就可以完成單向騎行,沿途風景優(yōu)美。
騎行愛好者 包晶:本來剛開始是為了減肥,后來發(fā)現(xiàn)特別緩解焦慮,工作壓力比較大的時候,還有平時跟朋友約騎行,比較健康。
騎行愛好者 吳福芹:這個隊基本上都是56歲以上的人,最大的都72、73歲了,我們就是快樂騎行?,F(xiàn)在比以前身體也好了,爬點坡都不覺得費勁。
“騎行經(jīng)濟”熱力四射 催生消費新業(yè)態(tài)
動輒十幾甚至數(shù)十公里的騎行,人需要補充能量,車輛、裝備也需要檢修維護,因此圍繞騎行的諸多新消費場景也應運而生。
在這條線路上,新型的騎行驛站受到騎友們的歡迎,這里可以提供餐飲、洗漱、裝備購買、維修以及體能訓練等一站式服務。
騎行愛好者 薛龍:我一般平時騎行2到3小時,每次差不多60到80公里。騎行完之后會回到這個大本營做一些補給,也可能在這邊洗個澡,換一身衣服。
隨著騎行和戶外活動的人氣越來越旺,附近商圈也在不斷完善配套服務,逐步設置了騎行友好餐廳,騎行藝術打卡裝置以及專門存放自行車的公共區(qū)域。夜幕降臨,消夏音樂會、泡沫水池和皮劃艇體驗等項目也紛紛開啟,吸引眾多游客紛至沓來。
門頭溝檀谷商圈工作人員 閆文雅:我們還有部分店鋪會增加營業(yè)時間至凌晨,每周末我們會接待游客2萬多人次。
騎行熱度攀升 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騎行熱”持續(xù)升溫,也會帶來安全風險、搶占道路資源等問題。如何在騎行中保障人車安全,成為相關部門重點考慮的問題。
目前,國家法律并沒有對自行車的行駛速度進行具體數(shù)值的限制。記者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在戒臺寺騎行路線的上坡路段,騎行人員的平均速度在每小時10到20千米之間,但是在下坡路段中,最高時速有的可以達到40千米以上。
同時,騎行人員之間有時會出現(xiàn)相互擠壓摔車、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在彎道并行或超車等比較危險的情況。
門頭溝區(qū)體育局群眾體育科科長 安華芳:門頭溝山區(qū)公路的特點是連續(xù)彎道多、起伏路多,騎行前要提前熟悉路線、了解路況,遵守交通規(guī)則,關注騎行裝備,必須佩戴頭盔。
騎行道路交通安全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依托現(xiàn)有的騎行道路建設,相關部門也正在考慮通過政策設置和硬件建設保障人車安全,規(guī)范騎行路線,營造更好的騎行氛圍。
門頭溝區(qū)體育局群眾體育科科長 安華芳:我們正在研究在部分道路開展分時段自行車專用道建設的可行性,今后我們也會在各個騎行路線上,打造各具特色的騎行友好設施,增設騎行驛站、補給點、維修點、休憩區(qū)、觀景臺等,不斷優(yōu)化騎行環(huán)境,提示騎行安全。
門頭溝區(qū)體育局還提醒市民,密切關注天氣預警,切勿在極端天氣期間前往山區(qū)騎行。
責編:李莉芹
一審:李莉芹
二審:朱曉華
三審:文鳳雛
來源:央視新聞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