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 2025-07-06 16:31:03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姚昕玥
清晨七點,婁底市第一中學附屬實驗學校的校園里,禹瑛的身影如往常般準時出現(xiàn)。擔任教導主任、市直級英語學科帶頭人的她,已在教育一線堅守了25年。她的課堂不死板,鼓勵學生看英文電影;班級管理也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實踐。但更打動人的,是她作為班主任,用一個個具體行動詮釋著何為“愛的教育”。
手機癮少年與千里喚回的母愛
一個總在早讀課打瞌睡的留守兒童,引起了禹瑛的注意。細心詢問后得知,男孩父母遠在虎門打工,他和奶奶蝸居出租屋,深夜沉迷手機排遣孤獨,導致白天精神萎靡、學業(yè)荒廢。禹瑛沒有簡單批評,而是一邊溫和引導孩子,一邊反復聯(lián)系其遠方的母親,通過視頻電話傳遞孩子無聲的困境和對親情的渴望。她持續(xù)的溝通,最終打動了孩子母親。母愛回歸,孩子書桌旁有了陪伴。戒掉手機癮后,孩子專注力提升,學業(yè)迎頭趕上。三年后,他考入城南一中,最終在高考中取得了627分的好成績,走進了理想大學。
成長本打開“孤僻少年”的心扉
聶同學曾是個用孤僻和拳頭武裝自己的少年。家庭的創(chuàng)傷讓他充滿戾氣。禹瑛沒有強行說教,而是敏銳發(fā)現(xiàn)了他對閱讀的熱愛和工整的字跡。她送給他一本成長記錄本,鼓勵他寫下所思所想。每天放學前,禹瑛都會鄭重地在全班分享記錄本中聶同學的精彩段落和思考。當自己的文字第一次被老師真誠地朗讀給全班聽時,聶同學的頭緩緩抬了起來。這種方式,一點點驅(qū)散了他心中的陰霾,自信的光芒重新在眼中點亮。
叛逆男孩的體育跑道
班里有個因父母離異而格外叛逆的男孩,上課不是睡覺就是搗亂。禹瑛注意到他驚人的體育天賦。她主動聯(lián)系體育老師,讓他在體育課上示范動作,并大力表揚。學校運動會,她鼓勵他報名,他果然屢創(chuàng)佳績。禹瑛還推薦他加入?;@球隊、田徑隊。代表學校參賽,他總能捧回獎牌。這個曾經(jīng)迷茫的男孩,最終憑借體育特長升入高中,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學生。
育人沃土的“農(nóng)人”
“每個孩子內(nèi)心都藏著一片待墾的沃土,我不過是一名執(zhí)著的農(nóng)人,日復一日,耐心地播撒、澆灌、守望。”禹瑛常用農(nóng)人比喻自己。她深信教育的奧秘是“喚醒,而非強塑;點亮,而非灌輸”。
除了學業(yè),禹瑛更看重品格塑造。她組織學生參加植樹節(jié)志愿活動、去敬老院聆聽故事、給孤兒院送去溫暖,在班級實踐中培養(yǎng)責任與擔當。她常對學生說:“分數(shù)高低是一時之梯,向上向善、成為有用之人,才是一生立身之根。”
二十五年如一日,禹瑛步履不停。她的身影融入校園長廊,如同那道傍晚涂抹在“立德樹人”石碑上的微光,沉靜而恒久,默默照亮著學子們通往“有用且溫暖人生”的道路。
責編:姚昕玥
一審:姚昕玥
二審:肖洋桂
三審:周俊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