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视频天天干,欧美拍拍视频,久草免费福利在线,九九视频免费观看,蜜桃av鲁一鲁一鲁一鲁,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第一页下载,中日韩在线观看视频

父親與他的文學夢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6-09 09:57:32

文|蔣淑玉

  父親是個農(nóng)民,但又是個與生俱來的書生,他一生經(jīng)歷了很多磨難和坎坷,卻一直酷愛文學,他讀書和寫作的故事演繹著歷史的滄桑,每每想起,我便感慨萬千。
    父親年少的時候,我們家是村里的“弱勢群體”。所以很多運動,爺爺和奶奶都是批斗的對象,整天生活在窘迫和惶恐中。久而久之,硬朗的爺爺抑郁成疾,一病不起。奶奶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舊時女子,個子細小,三寸金蓮,做不了什么農(nóng)活,一家三口“老弱病殘”,日子的孤苦與艱辛可想而知。
  父親高小畢業(yè),在當?shù)氐霓r(nóng)村也算是個“文化人”,因為那時讀過高小的人比較少。但實際上,父親只斷斷續(xù)續(xù)地讀了三年書。先是讀了一年級,后來村子里沒有老師教書,就輟學在家放牛。他拿著課本在家里自學,到處找人求教,去外婆家走親戚時,也趁機跟著表兄弟們到學校里當“旁聽生”。讀書成了平生最大的奢望。后來鄰村的學校來了老師,父親就跳級讀了三年級。解放那一年,鄉(xiāng)村教育得到了政府的重視,當?shù)氐摹白罡邔W府”——洮陽高小通過大規(guī)模的考試招錄學生,方圓幾十里年齡參差不齊的學子紛紛前去應(yīng)考。只讀完三年級的父親,也跟著去“長見識”。當時,考試的人很多,一些讀完四年級的學生也只考上了“預(yù)科”(要多讀一年才算高小畢業(yè)),陪考的父親僥幸地一考就中,成了當?shù)貍黜炓粫r的佳話。提起父親當年的考試,村里人至今還津津樂道。他們說,父親沒有學過乘除法,居然在考試時無師自通地拿乘法當加法做,拿除法當減法做,答案也做對了,真是個讀書的天才。
  父親進了高小后,由于很多課程沒有學過,懵懵懂懂跟著,讀得很是吃力。后來,一個“下放”的工程師擔任了他們的數(shù)學老師,他發(fā)現(xiàn)了父親的天賦和勤奮,就教給父親一些做題的套路和方法,布置了不少拓展思維的練習題給父親做。得高師指點,父親忽然像開了天眼,成績一路飆升,每次考試都在學校名列前茅。那些“雞兔同籠問題”“行程問題”“濃度問題”“倍數(shù)問題”,幾十年后還記憶猶新。他不但在我學數(shù)學時指點過我,就是在我兒子讀小學時,也還能思路清晰地對外孫進行輔導,其功底的扎實令人嘆服。我中考成績能超出重點線128分,兒子高考又獲得了香港理工大學的全額獎學金,這些幸運全靠數(shù)學帶來的優(yōu)勢,而這優(yōu)勢又來自父親給我們的遺傳和熏陶??梢哉f,在我和兒子的學業(yè)上,父親功不可沒。
  父親不只是數(shù)學好,國文也好,他的作文常常被當作范文在學校朗讀,一些文章還發(fā)表在當?shù)貓罂稀N页3O?,憑著父親這樣的成績和天賦,如果能夠有機會繼續(xù)讀書,該是怎樣的一種生存方式?是技術(shù)精湛的科研人員?治學嚴謹?shù)慕淌??還是某家文學雜志的資深編輯?我相信,不管父親從事什么工作,在業(yè)務(wù)上肯定是一把好手。
  但命運過早地摧毀了父親的求學夢和文學夢。高小畢業(yè)后,因為家庭貧困,14歲的父親不得不惆悵地告別校門,回到家鄉(xiāng)。第一次在生產(chǎn)隊參加勞動時,文弱的父親連擔子都不會挑,他做農(nóng)活時笨拙的模樣被村民們?nèi)⌒α撕靡魂嚒?br>   父親是個自尊而敏感的人,他一邊勤勉地跟老農(nóng)學犁田種地,一邊利用空閑時間讀書和寫作,希望有一天能憑自己的才華跳出農(nóng)門。為了節(jié)省煤油錢,他經(jīng)常借著月光爬格子,先后在《廣西日報》、《桂林農(nóng)民報》(后改為《桂林前進報》)、《民間故事》等報刊發(fā)表作品,多次被評為《廣西日報》、《桂林農(nóng)民報》、縣廣播站的優(yōu)秀通訊員,一些新聞稿還被編輯當作范文在業(yè)余作者培訓會上印發(fā)。
  后來,父親被推薦到一所小學當了民辦教師。他十分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使出渾身解數(shù)備課、上課、改作業(yè),很受學生歡迎,成為當?shù)赜锌诮员暮美蠋煛?br>   文革后,父親回老家繼續(xù)當農(nóng)民。再后來,公社修電排,需要一個責任心強、文化水平較高的人去做籌備工作,村委干部挑來選去,父親成為他們的不貳人選,并承諾電排修好后安排父親到電排工作。三年的電排修建,父親餐風宿露,嘔心瀝血,滿以為工程竣工后就可以吃上“國家糧”,但電排修好后,一位有關(guān)系的人員代替父親去培訓學習了,父親還一無所知地在工地上守著材料。直到替代他的人拿著通知書來報到了,父親才如夢初醒。
  “少壯年華似水流/人生風雨夢中浮/幼逢國難山河碎/時遇家貧衣食憂……執(zhí)教數(shù)秋逢浩劫,電修三載守空樓……”父親在他的詩中感嘆命運的無常與無解。但感嘆歸感嘆,無緣求學卻喜好古典詩詞的父親骨子里有著古代知識分子“仁、義、禮、智、信、恕、忠、孝”的思想,所以,當縣政府舉全縣之力修建源口水庫時,他又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水利建設(shè)事業(yè)中”。

父親白天與民工們一起挑片石、運河沙,承受著繁重的體力勞動,晚上悄悄地躲在蚊帳里寫詩稿,歌頌“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寄托鄉(xiāng)村人渴望美好生活的愿景。幾個月后,父親被“挖”到了水庫建設(shè)指揮部從事后勤工作,兼寫一些宣傳報道和匯報材料。在很多人看來,指揮部的后勤工作是一個“肥差”,掌管著工地幾百號人的伙食開支,很有“撈頭”。但父親卻秉公無私,沒有賺公家半點便宜。其間,有人因為眼紅,兩次把父親“換”了下來,但不久又被指揮部要了回去,理由是父親“為人老實,做事踏實”。
  父親就這樣斷斷續(xù)續(xù)地“工作”和“生產(chǎn)”,直到包產(chǎn)到戶后成為一個“全職”農(nóng)民。分到了“責任田”后,父親既欣喜又擔憂。欣喜的是,終于可以自由勞作了,不用像過去一樣在生產(chǎn)隊“仰人鼻息”;擔憂的是,各家各戶獨立作業(yè),犁耙耕播樣樣齊全,他這個“書呆子”做不做得下這份農(nóng)活?這不僅僅關(guān)系溫飽問題,也關(guān)系到“面子”問題。

父親暫時放下了不能當飯吃的“詩歌”,像學生領(lǐng)了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一樣,認真地耕耘自己的責任田,披星戴月,不辭勞苦。在村子里,他與母親是最勤勞最辛苦的,我家田間地頭的雜草也是全村最少的。酷陽如火的夏季,別人還在午休,父親與母親就抬著打谷機去割禾了;夜幕降臨,別人都在吃晚飯了,父親與母親還在田里插秧。那些年,我家的糧食年年豐產(chǎn),生活漸漸地好起來,村里人也對父親這個文弱書生刮目相看。
  總以為把農(nóng)活做得嫻熟的父親從此遺忘了那個不切現(xiàn)實的“文學夢”,但父親的文學情結(jié)卻是根深蒂固的。有一年,政府搞“農(nóng)經(jīng)調(diào)查”,對農(nóng)村的人口、年收入等情況進行摸底,以自然村為單位繪制地圖,并對各村的概況作簡要說明。村委干部委托父親協(xié)助農(nóng)經(jīng)調(diào)查員開展這項工作。他與工作人員一道,扛著測繪器械,頂烈日,迎風雪,走家竄戶,跑遍了村委十七個自然村。這本是極枯燥而繁瑣的事,父親卻詩性大發(fā)。他除了一絲不茍地承擔記賬統(tǒng)計、撰寫文字等工作,還結(jié)合各村的歷史人文、地理環(huán)境等因素給每個村寫了一首詩,韻律優(yōu)美,生動貼切,深受群眾的好評。那些詩雖然因為年代久遠沒有保存下來,但父親的書卷氣由此可見一斑。
  還有一件事,說來也許不會有人相信,親手種稻谷的父親居然分辨不出頭糙米和二糙米。當時的農(nóng)戶,每年按規(guī)定交了公糧、余糧、定購糧后,還可以在自愿的情況下交“超產(chǎn)糧”?!俺a(chǎn)糧”的價格雖然比市場價便宜一些,但有化肥票,所以每一年我們家都要交很多“超產(chǎn)糧”,也算是為國家多作貢獻。“超產(chǎn)糧”中頭糙谷和二糙谷的價錢不一樣(頭糙米堅硬、粗糙、質(zhì)地差,二糙米柔軟、細滑、口感好),為了多賣一些錢,節(jié)儉的父親總是把二糙谷賣了,留下頭糙谷自己吃,他壓根兒不認識“二糙米”長什么模樣。后來,父親跟我們住進城里,第一次到市場買米時,居然被小販騙了,用很貴的價錢把頭糙米買了回來。說起這事,我和先生常常笑話父親,但父親說,能吃飽就很好了,都是大米,哪一樣不是吃?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正是父親尊奉的人生信念。他是個身處社會最底層卻追求精神世界的農(nóng)民,雖然一輩子都沒有離開農(nóng)村,但內(nèi)心世界一直沒有荒蕪。當他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勞作時,除了維持生計,還享受著“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的快樂,他粗心得分不出大米的種類,卻又能細膩、真切地感受到豐收的喜悅和自豪。

對改革開放的政策,父親打心眼擁護。這不僅因為農(nóng)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還因為我和弟弟都考上了大學,吃上了“國家糧”。他說,如果不是政策好,哪輪得上我們家的人出去工作?因此,對黨和政府,父親有一種真摯而樸素的感恩之心。我和先生把他接到城里后,他開始看書讀報、關(guān)注時事,重新操起了“舊業(yè)”。可由于在農(nóng)村閉塞了十幾年,剛開始寫作時找不到感覺,寫出來的東西有文革時期“假、大、空”的通病。父親沒有灰心,他報名參加了老年大學,去圖書館辦了借書證,每天做完家務(wù)活就在房間里讀書和寫稿。漸漸地,父親進入了狀態(tài),詩越寫越好,《桂林日報》《桂林晚報》《老年知音》《廣西老年報》等報刊都發(fā)表了他的詩作。10多年來,他在各地報刊發(fā)表詩歌、散文近百首(篇),在全國一些詩詞大賽和楹聯(lián)大賽中也獲過獎,成為了中國詩詞家協(xié)會、中國老年作家協(xié)會等團體的會員。
  “老年寫稿意如何/為愛讀書興趣多/立雪無門緣地僻/學詩有路得時和/家中靜坐讀新報/案上琢磨詠老歌/下里巴人堪作樂/雕蟲小技漫吟哦”,這首詩真切地反映了父親創(chuàng)作過程的酸甜苦辣。
  因為愛好讀書、事事留心,所以父親的詩歌內(nèi)容豐富,題材廣泛。既有贊美名山大河的山水詩,又有借物詠志的抒情詩;既有弘揚主旋律的“盛世詠懷”,又有風花雪月的“感事懷人”。他的風格剛健、樸直、雄渾、粗獷,像南方鄉(xiāng)村隨處可見而又傲然挺立的青松,郁郁蔥蔥地扎根在堅實的土地上。
  父親寫得最多的是緊扣時代脈搏的“政體詩”。從十五大到十九大,從神五到神十二,從抗震救災(zāi)到北京奧運,從建國六十年到建黨一百年,每一項重大的政治事件父親都飽含激情地進行創(chuàng)作??吹健昂侥浮背龊5氖r,父親贊嘆:“巨艦出航勝利歸/泱泱大國展雄輝/天宮仙女低頭望/海里蛟龍水底垂/浩浩鐵甲矗海面/巍巍航母振軍麾/五洲朋友同歡樂/科技強邦壯國威”;十八大既將召開,父親歡歌:“黨會隆開喜訊傳/神州大地舞翩躚/北京日暖千花艷/南國風和萬木妍/代表金言論國事/英才良策譜華篇/承前啟后豪情壯/喜待新賢繼故賢”……這些直抒胸臆的詩歌,韻律鏗鏘,意境開闊,俊朗明快,雅俗共賞,彰顯了一個農(nóng)民知識分子身居陋室、心系國家的責任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作為深受父親熏陶的文學愛好者,我對父親晚年的文學創(chuàng)作并不支持。認為年紀大了,既不圖名,又不圖利,何必勞心費神?所以當父親嘗試著要與我切磋詩歌時,我總是以工作忙為借口搪塞他??吹礁赣H足不出門、目不窺園,像呆子一樣地在書桌前冥思苦想時,還常常發(fā)他的脾氣。但父親并不計較,在我工作應(yīng)付不過來時,還常常用他的詩歌幫我解圍和救急。有一次,我編輯的《秀峰工作》有半個頁面空缺,一時找不到稿子,就讓父親寫一首關(guān)于社區(qū)文化活動的詩,這個“命題作文”其實很不容易,但父親硬是憑著幾張圖片提供的信息,一個晚上就寫出了內(nèi)容貼切、主題鮮明、語言瑰麗、氣勢雄渾的七言排律,令我很是驚奇。
  2009年,在第三屆“桂林讀書月”中華經(jīng)典詩文創(chuàng)作比賽中,市委宣傳部要求每個縣區(qū)都要報一定數(shù)量的稿子,我們區(qū)的稿件不多,我就拿了父親的詩歌去湊數(shù),沒想到父親的詩居然作為優(yōu)秀作品被桂林電臺播誦?!敖趟С橇?潤澤榕城萬代悠/獨秀峰高藏俊彥/仙巖深邃出君侯……”這首題為《人杰地靈桂林城》的詩得到了評點老師的鼓勵和肯定,當他知道作者是個農(nóng)民時,更是贊嘆不已。
  父親還寫過一些散文隨筆,《老年知音》《廣西老年報》等報刊曾發(fā)過他《詩書相伴解寂寞》《談寬容》等文章。這些文字率性、真誠,表現(xiàn)了一個歷盡滄桑的老人平和、恬淡、開朗、豁達的心境。
  有一年父親節(jié),全家人一起吃飯,先生說父親十多年來幫我們帶小孩、做家務(wù),勞苦功高,為了表示感激,準備拿錢讓他去“新馬泰”旅游一番。父親堅決不去。動員了半天,他突然說,與其花那么多錢去玩,不如用這些錢出一本集子。我一下子就呆住了。忽然才發(fā)現(xiàn),這么多年來,父親一直無微不至地關(guān)懷著我們,而我們卻從來沒有真正關(guān)心過父親的精神世界。
  父親的詩詞、對聯(lián)共有300多首(副),散文隨筆也有幾十篇,這些詩稿有的寫在泛黃的信箋上,有的寫在廢棄文件的背面上,有的寫在煙盒上,還有的居然寫在各種樓盤廣告的空隙里。拿著這些形形色色的“稿紙”,淚水一下子就涌滿了我的眼眶。原來,一個人的信念竟然可以如此的堅定和執(zhí)著!
  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在電腦上敲打著父親的文字,也敲打著自己的靈魂。我浮躁的心在父親滄桑的文字里得到安寧。
  我把父親的詩文集取名為《桑榆朝暉》,既有對父親老當益壯、永葆青春的敬佩,又有對父親誠摯的感激和祝福。
  安于命運,熱愛生活,健康向上,矢志不移是父輩留給我們永恒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倍加珍惜并發(fā)揚光大。

作者簡介:蔣淑玉,廣西全州人。作品散見《散文選刊》《美文》《天津文學》《廣西文學》《中華辭賦》等刊物,有散文被選為高考模擬題,著有散文集《遙遠的琴聲》。)

責編:寧靜

一審:寧靜

二審:朱曉華

三審:趙雨杉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