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 2025-04-04 09:48:09
3月29日,當代藝術群展「一般現(xiàn)在時」在北京美侖美術館·圣之空間開幕。本次展覽集結13位藝術家、18件當代藝術作品,通過多元媒介對"當下性"進行切片式探討,在時空交疊中重構藝術與現(xiàn)實的對話關系。策展人羅書杭與13位新銳藝術家、多位藝術界嘉賓及觀眾共同開啟了一場關于「時間」與「感知」的思辨與對話。
「一般現(xiàn)在時」以語法概念比喻個體與經(jīng)驗的相對狀態(tài),當觀者介入藝術作品,詞語本身的含義產(chǎn)生變體,流向詞語本身,流向更多的可能性。展覽通過裝置、攝影、影像等多元媒介,探索「現(xiàn)在」作為時間經(jīng)驗的多重維度形態(tài)。展列的作品,如同語言,它的所及之處隨著觀者的識別與確認無限生成,觀者也在這個超越的場域里進行連接與對話。
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黨委書記、董事長尹興宣布展覽開幕
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黨委書記、董事長尹興宣布展覽開幕,湖南美術出版社副社長蔡立樂,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葛玉君,中華世紀壇策劃總監(jiān)、中國美協(xié)策展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高敬分別致辭。開幕式由策展人羅書杭主持。
展覽現(xiàn)場
蔡立樂從藝術生態(tài)建構者的角度,勾勒出青年創(chuàng)作的未來圖景。他提出,當代藝術出版已從傳統(tǒng)的記錄者轉型為“語法催化劑”——正如展覽中褶皺鋁盤將平面變?yōu)榱Ⅲw,出版社正通過書籍、展覽、國際網(wǎng)絡的交織,將青年藝術家的實驗性表達編織成動態(tài)的“超文本生態(tài)”。那些看似未完成的筆觸、充滿不確定性的裝置,在蔡立樂眼中正是藝術生長的裂縫:“我們不僅要為這些‘隱約的表達’提供破土空間,更要讓青年的在地創(chuàng)作通過跨學科對話接入全球藝術語法系統(tǒng)。”
湖南美術出版社副社長蔡立樂致辭
葛玉君在致辭中,以學術視角揭示了展覽背后深層的代際文化密碼。他指出,參展藝術家多為上世紀90年代末至00年后出生的“疊加世代”——這群成長于全球化與信息化浪潮下的年輕人,既有跨文化學習的國際視野,又自帶對日常經(jīng)驗的在地性哲思。葛玉君強調,“這在某種意義上顛覆了‘青年藝術=技術狂歡’的刻板標簽,讓我們看到00后藝術家對個體生命經(jīng)驗的冷峻凝視與超維轉譯?!?/span>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葛玉君致辭
展覽現(xiàn)場
高敬指出,從2008年圣之空間首展“個案·藝術史和藝術批評中的藝術家”,到今日“一般現(xiàn)在時”對AI時代的回應,圣之空間作為一座致力于推動當代藝術前沿探索的藝術空間,更是一個跨界的實驗場。本次展覽策展人羅書杭所從呈現(xiàn)的是一場深耕細作的策展,他的策展是從問題意識到知識生產(chǎn)的過程,將13位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轉化為抵抗算法同質化的“異托邦”。她寄語青年策展人:希望青年策展人能以主動進取的姿態(tài),拓展策展的主題、路徑與方法,在文旅融合與文化消費的新場景中為展覽文化的多樣性做出努力。
中華世紀壇策劃總監(jiān)、中國美協(xié)策展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高敬致辭
分享會現(xiàn)場
開幕式結束后,策展團隊與藝術家們引導觀眾沉浸觀展。展廳內(nèi),裝置的光影變幻、影像的時間切片與攝影的瞬間定格相互碰撞,觸發(fā)觀眾對「當下」的個性化詮釋。隨后的藝術家分享會上,創(chuàng)作者們以作品為媒介,與觀眾展開關于「存在」與「感知」的即興對話。
延伸閱讀
策展人羅書杭
展覽策展人羅書杭主持開幕式
羅書杭,1997年?于湖南?沙,本科畢業(yè)于暨南?學導演系,現(xiàn)于倫敦藝術?學中央圣?丁學院攻讀當代攝影:實踐與哲學碩?學位。他的作品圍繞圖像、影像與裝置等媒介展開,探討知覺體驗作為現(xiàn)象結果的?成機制與邊界。他關注個體、時間、存在及其之間的相互作?與纏繞關系,以平靜的觀看進?到現(xiàn)實的側?,使?身的在場成為?種擬態(tài)。
他的作品曾在三影堂廈?攝影藝術中?舉辦個展,并在?港藝術中?,湖南美術館(?沙),??時?(?沙),半?畫廊(寧波),F(xiàn)UJI Film X-SPACE (上海),The Good Rice Gallery (倫敦) 等地參與展覽。執(zhí)導電影“春游”曾?圍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jié)——亞洲新?量·評審推薦單元。相關評論及?章發(fā)表于《中國攝影報》等媒體。
責編:李典蔓
一審:李典曼
二審:甄榮
三審:周韜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